生猪期货东方:探索未来农业投资新机遇
生猪期货东方:探索未来农业投资新机遇
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消息,12月18日,国内玉米价格稳中回落。玉米现货价格整体下滑,华北地区东北部分企业稳中偏弱调整,南方港口陆续下跌,山东个别企业小幅下调报价10元/吨,养殖户心态仍偏空,港口走货速度整体慢于同期,市场供应压力暂时不大,不过受需求端压制,走货速度有所放缓,不过近期玉米淀粉市场库存下降明显,下游采购情绪较强,叠加深加工企业利润尚可,备货积极性增加,且深加工企业后期利润丰厚,对原料玉米需求较强,支撑价格继续保持坚挺。
生猪养殖:猪价高位下滑猪价震荡运行
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北方的多雨、局部多雾天气导致生猪养殖受到影响,北方部分地区猪病复发,多地生猪调运受阻,猪源出现断档。元旦过后猪价仍在不断上涨,南方地区因猪价偏低以及冬奥会冻肉的消费也偏强,加上临近春节,消费也将逐步回暖。从季节性看,一季度猪价在季节性上涨通道内走稳,但一季度猪价震荡回落,但因春节消费预计回暖,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
此外,11月5日农业农村部举行2020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专人调研,通过会上了解到,2021年,我国生猪存栏连续第8个月回升,并且增速保持了在5%以上,与2017年年末相比增长了5.6%,2021年我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连续4个月回升,恢复至2017年年末的92.1%,继续保持高位。
生猪养殖进入提速周期,整体供应压力大
从生猪养殖产业的各环节来看,按照农业农村部的统计,一季度全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9个月增长,触及了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且增长速度维持在5%以上,生猪存栏数量连续3个月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保持在5%以上,完全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水平。
养殖企业对未来行情走势的预期也在向好。
数据显示,9月生猪出栏量达到3823万头,同比增长10.9%,增速较8月加快1个百分点。2021年以来,一季度出栏量基本稳定在4500万头以上,并在四季度呈现增长态势。另外,根据全国各省规模养猪场的披露,出栏计划均为5.47亿头,去年同期出栏计划为5.97亿头,环比增加11.59%。
从规模养殖企业的销售策略来看,7月份以来的生猪销售情况逐渐好转,平均每头生猪销售收入达到47.56元,高于平均每周60~70元的销售价格。生猪期货东方:探索未来农业投资新机遇
中国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高强在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论坛上表示,2021年我国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生猪期货上市以来,在生猪养殖板块上,玉米期货品种运行稳健,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猪期货上市后,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能够为农业产业链提供更有效的价格参考,也将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稳产保供。
中国中免:在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暴发期间,我国畜牧业中的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受到了影响。在2021年4月份,中国中免董事长董幼斌在海南省福清市考察时表示,在经历了2020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冲击之后,我国生猪产业的生产和价格波动被控制在合理区间,养殖行业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产业投资和消费水平也在稳步提升,2021年我国生猪养殖的生产、价格波动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产能规模和规模提升势头良好。
据了解,当前我国生猪产能和能繁母猪存栏仍然较低,但在2021年4月份,全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出栏量已经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董幼斌表示,我国今年将实施“十四五”规划,全国生猪生产加快恢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确保生猪产能的稳定,避免生猪产能大起大落。
大商所将加快新品种上市步伐
期货日报记者从相关负责人处获悉,2021年,大商所围绕“一圈两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推出了一系列工作。一是优化合约规则制度,优化交割仓库布局,不断优化交割延伸服务,进一步优化交割仓库布局,提升交割业务服务能力;二是优化交割资金结算效率,确保做市商顺利入市,推动标准仓单交易业务有序开展;三是推进LHP2109合约,逐渐发展成为保证金模式,优化交割流程,降低保证金成本,实现了货权流转,为产业企业提供更为灵活的避险服务;四是持续优化仓单服务,目前已有8家客户参与,6家已完成标准仓单服务备案,并在多个品种上引入互换模式,累计服务客户约1200家,占已上市品种数量的24%。
在市场人士看来,近年来,大商所围绕“一圈两中心”建设,加快场外衍生品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场内场外协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是持续优化现有品种规则制度,继续夯实做市商结构,不断增强服务产业和国家战略的能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