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洞察与前景展望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洞察与前景展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首先,“双碳”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背景下,金融与经济周期联动发展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监管部门引导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衍生品市场规模在 2007 年 GDP 30 万亿元左右,“稳增长”政策调控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但仍处于上升通道。其次,随着国内利率政策工具利率中枢逐步抬高,中美利率倒挂迹象明显,国内利率倒挂幅度逐步收敛。最后,为了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019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值提供支持。
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基础性、专业性金融服务
推出金融衍生品市场有利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双支柱政策,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而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服务主要体现在资产配置、配置等方面,在资产配置中必须具有专业性、个性化的功能,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根据机构、基金管理人的调研,截至 2020 年 10 月 30 日,我国境内共有上市金融衍生品共23 个,涵盖股票、债券、期权、利率互换、期权、期货、期权与融资等风险管理工具,覆盖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也不相同。可以说,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金融衍生品市场更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方向,推动完善市场、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功能,对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自 2018 年起,央行就陆续将 MLF、SLF 等额续作,规模逐渐增加,并实施灵活精准的政策,比如对新发放的国库现金、中期借贷便利、金融机构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流动性调节工具实施灵活精准调控。
从持仓看,市场普遍预期2021年央行将进一步降准降息,从整体货币供应量看,LPR 利率水平虽较高,但与经济走势趋同,说明市场对央行已经做好降息降准的预期有所升温, 2020年12月LPR 政策操作指导 调整为 5.5%,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核心,5年期以上LPR 利率已连续19个月下降, 2021年1月、2月、3月以及5月均有降息降准的可能。从货币供应量看,2021年12月LPR 利率仅为4.6%,同比下降15BP,降幅较前两个月继续收窄,并且与2月份相当,这说明市场对央行将进一步降准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2021年1月降准降息的概率也逐步增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