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揭示了什么
【文章开始】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揭示了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吃的粮食、蔬菜,它们生长的土壤是否安全?这个问题看似遥远,实则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2005年4月到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覆盖了约6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震撼的信息,也解答了许多我们关心的问题[citation:3]。
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但心中有数
调查结果出来,说实话,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超标率达到16.1%,也就是说,大概每六个调查点位中就有一个存在污染[citation:3]。这些污染程度不同,轻微污染的占11.2%,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分别占2.3%、1.5%和1.1%[citation:3]。
不过话说回来,污染分布并不均匀。南方土壤污染比北方要重一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地方问题比较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比较大[citation:3]。这可能和南方工业发展比较早、比较密集有关系吧。
到底是什么在污染我们的土壤?
土壤污染主要有两种类型: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无机污染物占了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是大头[citation:3]。具体来说,主要有8种无机污染物,它们的点位超标率分别是:
- 镉:7.0%
- 镍:4.8%
- 砷:2.7%
- 铜:2.1%
- 汞:1.6%
- 铅:1.5%
- 铬:1.1%
- 锌:0.9%[citation:3]
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六六六、滴滴涕和多环芳烃这三类,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和1.4%[citation:3]。这些农药虽然多年前就被禁止使用了,但它们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土壤。
不同土地类型,污染状况差异大
不同类型的土地,污染情况很不一样。耕地的点位超标率最高,达到19.4%,这确实让人担忧[citation:3]。毕竟耕地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安全。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0.0%、10.4%和11.4%[citation:3]。
那么,为什么耕地污染最严重呢?可能和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关,比如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污水灌溉等[citation:8]。工矿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是重要原因,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都会造成周边土壤污染[citation:4]。
典型地块的污染状况令人警醒
调查还专门看了一些特殊类型的地块,结果发现:
- 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超标点位占36.3%
- 工业废弃地:超标点位占34.9%
- 工业园区:超标点位占29.4%
-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超标点位占21.3%
- 采油区:超标点位占23.6%
- 采矿区:超标点位占33.4%
- 污水灌溉区:超标点位占26.4%
- 干线公路两侧:超标点位占20.3%[citation:3]
这些数据或许暗示了,工业活动和矿产资源开发是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不过具体到每个地区的贡献率,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土壤污染有什么特点和危害?
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大气污染不太一样,它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 隐蔽性和滞后性:不像黑臭的水或者灰蒙蒙的天,土壤污染不容易直接被察觉,往往要通过土壤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受到影响后才能发现,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citation:4]。
- 累积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容易迁移、扩散和稀释,所以会不断积累[citation:4]。
- 不均匀性:土壤性质差异大,污染物迁移慢,导致污染分布很不均匀[citation:4]。
- 难可逆性: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个不可逆的过程[citation:4]。
- 治理艰巨性:一旦污染,治理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citation:4]。
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可能造成减产,并通过农产品危害人体健康;
二是危害人居环境安全,建设用地上的污染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危害人体健康;
三是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影响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citation:4]。
我们能做些什么?防治结合是关键
面对土壤污染问题,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6年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8年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把土壤环境保护列入立法规划[citation:9]。
防治土壤污染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 日常生活方面:做好垃圾分类,不乱丢废旧电器和电池;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的材料;多植树造林;减少生活污水排放;绿色出行等[citation:10]。
- 农业生产方面:采用种养结合、轮作休耕等农业耕作措施;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喷施技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可降解农膜;综合利用秸秆等[citation:8][citation:10]。
- 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场地进行风险评估和修复[citation:1]。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已经在2022年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部工作将在2025年下半年完成[citation:6]。这将帮助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土壤质量状况,为保护土壤环境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土壤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减少污染行为,支持土壤保护政策,我们的土地还是有希望恢复健康的。毕竟,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饭碗和健康,不是吗?
【文章结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