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影业:从电视节目到票房巨头的崛起之路

【文章开始】

光线影业:从电视节目到票房巨头的崛起之路

你知道那家曾经靠电视节目起家,后来却用《泰囧》《哪吒》这样的爆款电影一次次刷新票房纪录的公司吗?它就是光线影业。说起来,光线影业其实是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4年10月就成立了,总部在北京[citation:2][citation:4]。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最初并不是直接做电影的。

?? 光线影业是怎么起步的?

光线影业在2006年发行了它的第一部电影《伤城》,这部电影拿到了7431万的票房,在当年排第八[citation:2]。这个开局还算不错,但说实话,那时候可能没多少人能预料到它后来能成为国产电影的一支重要力量。

真正让光线影业找到感觉的,是它在2009年搞起来的“地面电影发行网”[citation:1][citation:2]。这个发行网覆盖了全国超过100个城市,据说能掌握90%的观影人群动向[citation:1]。这种深入地方的发行方式,让它和那些只盯着大城市的大公司有点不一样,也为它后面一些电影的爆发埋了伏笔。


爆款制造机:光线影业的票房神话

说到光线影业的电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票房爆款。

真正让光线影业声名大噪的,是2012年的《泰囧》。这部电影最终收获了12.66亿元的票房,直接打破了当时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也让徐峥的导演处女作成了当时国内票房最高的男导演[citation:1]。光线影业似乎从这部电影里摸到了门道,之后又推出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7.26亿)、《中国合伙人》(5.38亿)等卖座的片子[citation:2]。

不过话说回来,光线影业也没把宝全押在一种类型的电影上。他们后来在动画电影上的发力,更是让人印象深刻。2016年的《大鱼海棠》拿了5.61亿,成为当时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第二名[citation:2]。但最厉害的还得是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直接冲到了50.35亿,成了国产动画电影里的一现象级作品[citation:2]。今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夸张,听说首日票房就有4.87亿,累计票房数字非常惊人[citation:2][citation:4]。这些成绩让光线影业连续多年位居国产片年度总票房前列,到2025年2月,其总票房据说已超554亿元[citation:4]。


“新导演计划”:光线的人才挖掘术

光线影业能持续产出卖座电影,和它看重人才,尤其是敢用新导演有很大关系。

他们在2011年启动了一个“新导演计划”[citation:1][citation:5]。这个计划在三年时间里,真的发掘和培养了近20位新导演[citation:1]。现在来看,这个计划挺成功的,因为名单里有:
* 徐峥(《泰囧》、《港囧》)
* 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邓超(《分手大师》、《恶棍天使》)
* 苏有朋(《左耳》、《嫌疑人X的献身》)[citation:5]

光线影业用这些新导演时,常用“新导演+光线制片”的模式[citation:5]。这样既保留了新导演自己的创作特点,公司又能提供支持,降低风险。这种模式或许暗示了,他们更愿意给新人机会,同时也注重项目的可控性。

除了导演,光线也在培养新演员,比如签下了关晓彤、许魏洲等[citation:5]。像《左耳》、《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些电影里就用了很多新人演员[citation:5]。


光线影业的业务布局与未来方向

光线影业并不满足于只做传统的电影投资和发行。它的业务范围挺广的,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视剧制作、影视策划、广告等等[citation:2]。他们还成立了光线影业、青春光线、彩条屋这几个影业子公司,分别去搞主流商业片、类型片和动画电影[citation:5]。

在动画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成功,可能让光线影业有了更大的野心。有消息说他们2022年就开始着手打造“中国神话宇宙”项目,还建立了自己的光线动画制作团队[citation:3]。从《哪吒》《姜子牙》的成绩看,这个方向确实潜力很大。

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光线传媒的总裁王长田好像特别看重制片人的作用,他说过希望光线能变成一家“制片人公司”,目标是培养20个能独当一面的影视剧制片人[citation:5]。这种思路,可能是想让项目开发更专业、更稳定吧。


光线影业的挑战与展望

虽然光线影业有不少高光时刻,但也不是没有挑战。电影市场观众的口味变得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能不能持续产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对任何公司都是考验。虽然他们尝试用项目带动人才培养[citation:5],但具体能多大程度解决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还有待观察。另外,像早年《何以笙箫默》电影版权那样的纠纷[citation:1],也提醒我们影视行业在IP开发和法律风险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望未来,光线影业在动画电影(特别是“中国神话宇宙”)、继续扶持新导演、以及拓展更多元的内容类型这些方面,看起来还是有些机会的。毕竟他们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比较完善的发行网络。

最后想说的是,光线影业从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发展到电影行业的重要玩家,其通过地面发行网打通渠道、凭借“新导演计划”挖掘人才、以及在动画电影领域抓住机遇这些策略,确实值得琢磨。虽然未来的路肯定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它的这些经验,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应该还是提供了某些参考吧。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