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集团600718:一家被低估的科技巨头?

【文章开始】

东软集团600718:一家被低估的科技巨头?

你有没有想过,一家名字听起来有点“软”的公司,怎么就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你去医院看到的医疗设备系统,到你车里的智能导航,甚至你公司用的管理软件,背后可能都站着一个不太高调的玩家——东软集团。股票代码600718,这家总部在沈阳的公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值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了解?今天咱们就唠一唠。


东软到底是谁?它的老本行是什么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东软”,可能会懵一下。软件公司?做啥软件的?其实吧,东软的发家史挺有意思的。它最早是从东北大学出来的,上世纪90年代就搞软件和系统集成,算是国内这一行的老大哥级别了。

它的核心业务,或者说看家本领,主要集中在三块:
* 医疗健康:这是它现在最亮眼的一块了。你去做CT、核磁共振,那些高大上设备里的软件系统,很多都是东软做的。他们甚至自己还生产医疗设备,硬软件都玩得转。
* 智能汽车互联:你开车时用的车载娱乐系统、导航啥的,说不定里面就有东软的代码。他们和很多国内外大车厂都有合作,这块业务增长挺猛的。
* 企业信息化:给各大公司、政府提供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比如云计算、大数据处理这些。

所以,它不是什么做手机APP或者游戏的公司,而是一家更偏向于To B(对企业)和To G(对政府) 的技术服务商,做的都是些“幕后英雄”的工作。这或许也是它名气没那么响的原因之一。


东软的核心优势在哪?凭什么能打?

说到优势,东软有几个点确实挺能打的。

首先就是技术积累深,资质全。在医疗和汽车这些行业,你没点真本事和认证,根本进不去那个圈子。东软干了这么多年,手里攥着一堆专利和行业准入资格,这就是很高的门槛,别人想追上来没那么容易。

其次,它的客户关系贼稳固。尤其是在医疗领域,跟很多大医院都是长期合作,一旦用惯了你的系统,更换成本太高了,所以客户黏性很强。这等于有了一个挺稳的“基本盘”。

再者,它的业务布局比较广。三块主要业务之间还能有点协同效应,比如医疗的数据处理技术没准能用到智能汽车上。这种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某个行业不景气带来的风险。

不过话说回来,优势明显,挑战也不小。比如现在BAT这些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杀进To B赛道,竞争压力肯定比以前大了。


那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它赚钱吗?财务稳不稳?

看一家公司,最终还得落到赚钱能力上。东软的财报……嗯,有点复杂,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懂的“暴利”模式。

它的营收规模一直不小,好几百亿,但软件和集成项目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利润率不会特别高。你看它财报,可能不会像某些消费股那样有惊人的增长,但似乎也挺稳。

这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点,它的研发投入一直不低。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短期看,大量烧钱搞研发会拖累利润表现;但长期看,这又是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所以市场对它的看法有时候会比较分裂:看好它的人觉得这是厚积薄发;看空的人觉得它赚钱效率不够高。

(这里我得主动暴露个知识盲区:我其实不太确定它医疗设备业务的毛利率和纯软件业务相比,具体能高出多少,这个可能得翻更详细的财报才能搞清楚。)


未来的东软,新故事要怎么讲?

一家公司不能光吃老本,还得看未来。东软的新故事,大概率会围绕这几个点展开:

  • 人工智能(AI):这是所有科技公司都绕不开的话题。东软在医疗影像AI、自动驾驶AI这些领域肯定有布局,怎么把技术变成实实在在的订单和利润,是关键。
  • 数据价值化:它手里握着的医疗数据、交通数据都是金矿,但怎么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是个大课题,也是大机会。
  • 国际化:虽然东软早有海外业务,但这一块或许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拓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当然啦,这些新故事都挺烧钱的,而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它的未来,或许更取决于它能否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真正在新兴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回到最初:600718,到底值不值得关注?

聊了这么多,最后回到咱们最开始的疑问:东软集团(600718)到底怎么样?

它肯定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夜暴富的“妖股”。它的特点是:根基稳、业务实、有技术壁垒,但同时也面临着行业竞争加剧和转型的压力

如果你是一个追求稳健、看重长期价值的投资者,那么这样一家在关键领域默默耕耘了几十年的老牌科技公司,绝对值得你放进自选股里好好研究一下。但如果你期待的是短期刺激的股价飙升,那它可能不太符合你的胃口。

总之,东软就像个理工科技术男,不太会讲故事包装自己,但活儿干得挺扎实。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市场里,这样的公司,说不定正是一种被低估的存在呢。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