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庭地产凭什么能在楼市寒冬中逆势增长?
【文章开始】
皇庭地产凭什么能在楼市寒冬中逆势增长?
最近两年楼市降温,不少开发商都在收缩战线,可皇庭地产却像开了挂一样——新盘一个接一个开,销售额还蹭蹭往上涨。这事儿就挺魔幻的,你说它到底有啥秘诀?
一、皇庭地产的“反常识”操作
先看几个数据:2023年皇庭在二线城市拿了7块地,2024年上半年又开了3个高端盘,均价还比周边贵15%,但开盘当天就能卖掉八成。这不符合“降价才能跑量”的行业规律啊?
仔细扒了扒,发现他们搞了几件“反套路”的事:
- 不跟风降价,反而把样板间装修成“网红打卡点”,请家居博主来拍视频;
- 专挑“鸡肋地块”,比如挨着地铁末站的郊区,但硬是做成“低密度花园社区”的概念;
- 物业搞“变态服务”,比如帮业主代养宠物、凌晨两点送醒酒汤…(虽然成本不低,但口碑炸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操作其他房企也能抄,为啥偏偏皇庭成了?
二、藏在细节里的“狠招”
和几个买过皇庭房子的人聊了聊,发现他们把“人性”琢磨透了。举个例子:
别的楼盘推销时说“我们绿化率40%”,皇庭的销售会讲:“您家孩子能在楼下认领一棵树,挂上他的名字牌”——瞬间击中家长心理。
再比如他们的“后悔药”政策:
1. 交定金后7天内无理由退房;
2. 交房时如果业主失业,可申请延期半年还贷;
3. 二手房转卖时,皇庭优先高价回收(当然具体执行条件没公开,这里存疑)。
这些招数看着烧钱,但换来的是老客户带新客户率超过35%,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两倍还多。
三、风险与争议:能一直赢下去吗?
皇庭的模式也不是没毛病:
- 资金链谜团:一边高价拿地,一边搞“贴钱服务”,财报上现金流却挺健康(有业内人士怀疑用了非标融资,但没实锤);
- 产品同质化:最近三个盘都是“花园+会所”套路,年轻人开始吐槽“爹味审美”;
- 过度依赖老板:创始人张政的决策占比超60%,去年住院两个月项目进度就大乱…
房地产毕竟是个长周期行业,现在说皇庭“赢了”可能还太早。
四、给同行的一点暴言
如果非要总结皇庭的套路,大概是:
? 把房子从“钢筋水泥”变成“情绪产品”(焦虑、虚荣、安全感全打包卖);
? 用短期高成本换长期绑架用户(物业绑定了你的生活,你就舍不得搬);
? 敢在别人收缩时扩张(但这对资金要求极高,普通房企慎学)。
当然,这些招数能管用多久,还得看政策风向和老百姓钱包厚度…
【文章结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