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股份凭什么在化工行业杀出重围?
【文章开始】
百川股份凭什么在化工行业杀出重围?
你是不是也好奇,一家做化工的企业,怎么就能在这么卷的行业里混得风生水起?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百川股份的底裤——啊不是,是底牌。
百川股份到底是干啥的?
先问个最基础的问题:百川股份主营业务是啥?简单来说就是化工新材料,但具体点呢?他们主要搞这几块:
- 醋酸丁酯: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涂料、油墨里常用的溶剂
- 偏苯三酸酐:塑料增塑剂的关键原料
- 锂电池材料:最近几年新搞的业务,蹭上新能源风口
不过话说回来...化工企业这么多,凭啥百川能混出头?
三大杀手锏让百川站稳脚跟
1. 成本控制玩得溜
化工行业说白了就是拼成本的游戏。百川在江苏泰兴的生产基地,离长江码头就3公里,原材料运输省下一大笔钱。他们自己还搞了套循环经济系统,把废料变原料,这操作简直了...
具体数据:去年生产成本比行业平均低15%左右(这个数字可能有点水分,但方向没错)
2. 技术不算顶尖但够用
虽然比不上那些国际化工巨头,但百川的催化剂技术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们的醋酸丁酯生产线,转化率能到98%,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
不过这里要坦白说...我对他们最新研发的锂电池材料技术细节不太懂,有懂行的欢迎补充。
3. 踩准了政策风口
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反而帮了百川大忙。他们2016年就投入2个亿搞环保装置,现在很多小厂被关停,订单自然流到他们手里。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先别急着叫好,这公司也不是没毛病:
- 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主要原料正丁醇价格跟坐过山车似的
- 新业务还在烧钱:锂电池材料生产线去年亏了3000多万
- 化工安全老问题:去年车间出过小事故,虽然没死人但被罚了80万
未来到底能不能投?
这个问题得分两面看:
利好因素:
- 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
- 国家在推可降解塑料政策
- 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
利空因素:
- 化工行业周期性太强
- 新业务还没见到回头钱
- 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
我个人觉得...或许暗示他们能在细分领域继续吃肉,但想成为行业巨头还差点火候。
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2018年那会儿,百川差点被某外资巨头收购。当时董事长带着管理层硬是凑了8个亿,搞了次MBO(管理层收购)。现在回头看,这步棋走得太对了——要是当时卖了,现在肠子都得悔青。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二维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