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基础养老金概念及计算方法:实例解析

基础养老保险计算公式的具体阐释

养老保险计算公式实例(不同区域的计算方法各异,详细信息请向当地社保机构咨询)

比如:依据前述公式,假设一名男性员工在60岁时退休,假设全省上年度在职员工月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纳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比例为0.6时,基础养老保险=(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比例为1.0时,基础养老保险=(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比例为3.0时,基础养老保险=(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纳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比例为0.6时,基础养老保险=(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比例为1.0时,基础养老保险=(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比例为3.0时,基础养老保险=(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个人养老保险=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积金额÷139具体可参考:养老保险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保险的计算方法基础养老保险计算公式

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过渡性养老保险、过渡性调节金:

1、基础养老保险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职员工月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计算基础,缴费每满1年发放1%。

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保险=(参保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职员工月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月标准为个人账户累积金额除以支付月数。

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参保人退休时个人账户累积金额÷支付月数

3、过渡性养老保险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为计算基础,“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放1.2%。

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保险=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ד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计算基础,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发放。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放过渡性调节金。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