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医疗凭什么在医疗器械行业站稳脚跟?
【文章开始】
戴维医疗凭什么在医疗器械行业站稳脚跟?
你有没有想过,一家做婴儿保温箱起家的公司,是怎么做到年营收近10亿的?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戴维医疗这个有点神奇的企业。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这家公司时,还以为是个外国品牌...
从保温箱到全产业链的逆袭之路
戴维医疗最早就是靠婴儿保温箱发家的。但你知道吗?现在他们的产品线已经覆盖了:
- 新生儿急救设备(比如那个著名的T系列婴儿辐射保暖台)
- 产科器械(产床啊、监护仪什么的)
- 小儿外科设备
- 甚至还有康复护理产品线
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他们收购了宁波另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这个操作直接让产品种类翻了一倍多。不过话说回来,并购这种事风险也不小,具体怎么整合资源的,财报里可没说清楚...
为什么医院都爱用他们的设备?
我特意问过几个儿科医生,得到的反馈挺有意思:
1. 操作简单:"比进口设备少3个步骤"——某三甲医院护士长原话
2. 售后变态快:承诺24小时响应,实际平均8小时就到场
3. 价格优势:比进口品牌便宜30%-50%
但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搞懂:他们的研发投入其实不算高(约5%营收),怎么做到技术不落后的?可能和那几家高校的合作有关?
财务数据里藏着的秘密
看他们最近三年的财报,发现几个反常识的现象:
- 毛利率常年保持在55%以上(行业平均才40%)
- 海外市场增速突然从7%飙到22%(虽然基数不大)
- 应收账款天数居然在下降
这些数字或许暗示他们的成本控制确实有一套。不过要注意啊,医疗器械行业有个特点:产品更新周期长,可能今年卖得好,明年就...
疫情带来的意外收获
2020年那会儿,谁都没想到戴维医疗的新生儿呼吸机突然卖爆了。虽然这不是他们的主力产品,但确实让公司多了个增长点。现在这块业务占到总营收的15%左右,算是意外之喜。
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坎:
1. 进口替代的红利能吃多久?(现在政策确实在扶持国产设备)
2. 要不要进军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这个领域竞争可太激烈了)
他们去年推出的便携式监护仪算是个试探,但销量嘛...也就那样。
普通投资者该注意什么?
如果你在考虑买他家股票,建议重点关注:
- 每年三季度的政府采购订单(这是大头)
- 和妇幼保健院的合作深度(看看官网新闻就行)
- 有没有新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下来
记住啊,医疗器械行业特别吃政策,哪天来个集采就...
【文章结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