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证券报》凭什么能火30年?
【文章开始】
《大众证券报》凭什么能火30年?
你是不是也好奇,现在手机刷财经新闻这么方便,为啥还有一堆人天天买纸质证券报?更邪门的是,《大众证券报》这种老牌子居然越活越滋润...今天咱们就扒扒它的生存密码。
一、纸媒寒冬里的"反常识"现象
先说个冷知识:《大众证券报》去年订阅量反而涨了5%,在纸媒集体扑街的大环境下简直是个奇迹。这事儿得从两个角度看:
- 中老年股民的"刚需":60后70后习惯摊开报纸画K线,觉得手机屏幕"没有交易的感觉"
- 信息过载时代的"减法":年轻人也开始买,理由是"APP推送99%是垃圾,报纸至少编辑筛过"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家的电子版其实卖得更好,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我们后面细说。
二、三大绝活撑起金字招牌
1. 把天书翻译成人话
别家说"货币政策边际宽松",他们写"央行要放水但不敢开闸";别家列一堆PE、PB数据,他们直接标"这只股比奶茶还贵"。这种"人话财经",新手看了不懵,老手看了不嫌low。
2. 敢说别人不敢说的
2020年某白酒股被爆炒时,全市场都在唱多,只有他们家头版标题:《茅台泡沫比酒瓶还大》。虽然后来被上市公司拉黑,但这种硬气反而圈粉无数。
3. 神准的"草根调研"
记者真的会蹲在工厂门口数货车,比如去年发现某新能源车企业"号称满产但停车场积灰",报道出来股价应声跌停。这种土办法,比券商研报实在多了。
三、藏在细节里的"心机"
你以为人家靠内容吃饭?太天真了!这些骚操作才是关键:
- 周四必出"周末金股":精准拿捏散户"周五买周一卖"的心理
- 把K线图印成填色游戏:大爷大妈边炒股边解闷
- 订报送自制量价尺:塑料片做的工具,成本五毛,粘住用户五年
最绝的是暗语系统:用"春茶上市"暗示行情启动,"台风预警"提示风险...老读者看得会心一笑,新手根本察觉不到。
四、电子化这步棋走对了吗?
现在打开他们的APP,你会发现:
- 字体能调成"老年机模式"
- 自选股提醒附带方言语音包
- 付费文章能用"股票抵扣券"换
但有个bug始终没解决:视频内容质量忽高忽低,有时候专家连线卡成PPT,有时候大妈股评反而百万播放...这个可能得再摸索摸索。
五、未来还能继续火吗?
说实话现在压力不小:
- 00后觉得报纸是"考古道具"
- 抖音财经博主抢流量
- 监管越来越严
但他们最近搞了个"股民夜校"线下活动,教大爷大妈用同花顺还能领鸡蛋,场场爆满...或许暗示接地气才是永恒的王道?
【文章结束】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二维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