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基差:猪肉价格波动背后的真相
生猪期货基差:猪肉价格波动背后的真相
2018年,随着国内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以及生猪存栏量恢复,生猪价格一度攀升至接近历史高位的17000元/吨,而进入2019年,生猪价格又大幅回落至18000元/吨附近。2020年,受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生猪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生猪期货上市后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在生猪期货上市的当日,市场呈现出剧烈的震荡,且期价更是跌至万七下方。生猪期货价格的剧烈波动,生猪期货套保压力并未在期货市场显现出来,后市也缺乏足够的套保头寸。
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意义。期货市场套保效果的有效发挥对于生猪产业链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更多的是产业客户的参与,养殖户和贸易商参与生猪期货市场,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力量,尤其是在当前生猪产业去产能化、去杠杆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这就需要对行业稳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在生猪期货上市初期,只有真正做好生猪期货上市初期的储备工作,才能发挥稳定价格波动作用。
生猪期货上市后,为保障市场供应,大商所将继续在持续推动生猪期货市场的发展,服务产业客户和养殖企业,服务畜牧业发展,加快建立完善的生猪期货价格保险体系,完善多层次、多支柱金融支持体系,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升生猪期货价格的代表性和稳定性,为养殖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工具。
“对养殖企业而言,生猪期货的上市,将进一步丰富生猪企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在企业经营中形成合力,在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目前,生猪期货已经上市十余年,随着我国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养殖行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也不断提升。“对养殖企业而言,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生产经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是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但在目前整个生猪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保险+期货试点工作仍在持续推进中,此次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的推出,为生猪产业和养殖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为提升生猪保险+期货的参与度,大商所在2013年推出了活体交割试点,涵盖传统的交割、仓单流转、养殖保险+期货,并积极探索其他场外业务模式。在保障生猪养殖利润、帮助养殖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生猪期货基差:猪肉价格波动背后的真相
下面我们来看看生猪期货上市后的主要规律。
主要逻辑:
1.供给规律
生猪期货上市后,在总结生猪养殖周期规律时,主要采取市场化办法进行操作,即通过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交易限额制度、每日无负债制度、交易手续费制度等四个制度,来获取生猪期货合约的交易权限,以便通过生猪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2.成本结构
生猪期货上市后,生猪养殖成本变化的核心因素是养殖成本的变动,即饲料成本。从近年来生猪价格的走势情况来看,由于生猪的主要用途是饲料,因此玉米、豆粕等能量饲料主要用于养殖业,豆粕等作为饲料的主要养殖原料,其价格的波动就会影响生猪养殖利润,从而影响生猪的生产成本。
3.需求规律
生猪期货上市后,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大,投资者可以利用生猪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使得生猪期货更加具有投资的价值。从生猪的现货市场看,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会导致养殖成本大幅降低,而生猪期货的价格也会出现反弹,从而带来养殖利润的大幅上涨,而养殖利润的大幅缩水又会带动养殖产能的不断恢复。
4.资金规律
生猪期货上市后,投资者可以通过生猪期货的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有效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而且投资者的资金体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而促进生猪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从而保证其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性。
5.生猪市场发展趋势
生猪期货上市后,市场关注的焦点还是在于生猪的价格与猪的存栏量。由于目前生猪价格与饲料价格已经基本稳定,生猪养殖户收益较好,但是随着生猪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生猪价格的波动会越来越剧烈,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户必然会进入养猪行业,而规模化养猪场出栏生猪的数量也会随着生猪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猪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对于养猪户来说,可以通过一些能够盈利的方法,来规避风险,同时也可以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6.生猪的供求情况
根据生猪的产量、价格走势等基本面的数据,能够看出生猪的供求情况,目前市场上有6元/斤左右的,已经接近2015年的高点,预计猪价将在2019年下半年迎来转机。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生猪产能的增减,生猪存栏的变化,以及猪饲料需求的变动等基本面的数据,可以得出猪价后期会出现上涨,生猪期货价格也会出现震荡上涨的趋势,但不会出现大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