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农业产业链何去何从?
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农业产业链何去何从?
“猪周期”来了,农业种植大户(猪肉、玉米、水稻等)直接卖,农户也卖,下游产品价格自然也跟着走。当前猪价下跌,养殖户损失惨重。
一是豆粕价格持续下滑,近期饲料价格连续下滑,支撑了猪价,带动了猪价大幅下滑,养殖户被迫出售已出售的产品,养猪成本增加,出栏意愿较弱,抑制了养猪业的消费。
二是猪价低迷,生猪养殖户到手成本明显增加,去年的猪价,同比下跌6%,但目前生猪养殖户在猪价走低的情况下,又不得不低价抛售。今年的猪价,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养猪人也得出售手中的猪,这意味着,未来养猪业一定会亏本。
三、猪肉价格持续下滑,国内的经济状况也在恶化,政策势必会影响生猪的价格,猪肉价格还会下滑,养殖户必须及时淘汰低迷的猪群,转移到其他地方去。
但现在还没有出现肉价稳定,猪肉价格连续下滑的现象,将来肯定还会出现下滑。
总的来看,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将有上涨的行情,不会上涨太多,整体来讲,猪肉价格肯定还会出现下降,猪肉价格也会出现下跌。
但是今年猪肉价格跌跌不休,这是多年来的首次,而且要想维持目前的价格很难。
可能猪肉价格将连续一段时间下滑,这是很难了。
在过去的多年里,猪肉价格的变化不可谓不明显。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的猪肉价格的变化,与以前相比都是相当不错的。
到了2017年,我国的猪肉价格跌落到了四块多一斤,跌幅在50%以上。
可以说,我们国内的猪肉价格,不应该只涨不跌,应该还能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对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是导致我国畜牧业的低迷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在非洲猪瘟疫情方面,是非常严重的。
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有着非常的困难。
所以今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何出现了大幅下滑?
就在我国刚刚过去的10月,我国生猪存栏量还只有2.5亿头,同比下降了40%左右,减少了40%左右。
而且,从农业农村部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生猪存栏量达到了3.4亿头,同比下降了45%。
而且,按照我国生猪生产周期,到了2020年,我国的生猪存栏量预计能达到2.7亿头。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农业产业链何去何从?
看到市场价格的明显下滑,期货公司怎么办?
一、减少规模化种植的规模化农场企业,市场调研、市场调查和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产区规模,确保年产量在3-4万吨,每月增加5万吨。今年全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的重心是要继续扩大规模,一方面,逐步扩大规模,做到多减少补,努力不减少规模;另一方面,扩大规模,提升品质,降低竞争力。根据历史走势的规律,农业基地种植的规模化农场企业的市场份额要先从产品生产出来,一方面,按照生产区域布局,逐渐向种植面积集中度比较高的区。
2、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保持低成本生产的格局。但是,今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不一定能够正常的恢复生产,所以会出现短时间的停产现象,很多的小农场的土地面积可能受到了影响。小农场可生产的面积比较大,即使是处于劣势,依然可以保持大面积的种植面积。只要管理好管理好农作物的主动权,保障了粮食生产者的,稳定种植面积。
3、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控制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毕竟粮食的价格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上涨,农民也应该提高粮食的产量。这样就会控制住粮食的价格,防止在粮食不好的情况下发生战争。
因此,今年粮食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在特殊的时期,如果普通百姓能够理性的看待这种现象,就应该认真的调控粮食的价格,提高粮食的产量,也不能总是自食其果。
粮食价格出现上涨,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今年粮食价格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讨论的,最近我发现好多种粮大户,都在疯狂的扩种,我觉得他们今年应该不会亏本,甚至会达到一定的涨幅,因为今年种地可以说是再一次大丰收,可以说是高投入、高收益,而且如果不做亏本的生意,种地也会赔钱。
粮食价格上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轮回。国家连年粮食安全,连年丰收,供大于求,粮食价格还会上涨,原因是:一、国家大力调控粮食价格,防止粮食价格暴涨,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国家要从各个方面努力稳粮,不能把粮价调控住。二、国家经济增速的放缓,造成今年粮食缺口不是很大,国内粮食总体价格不会上涨。三、今年粮食价格不会上涨,因为进口粮食和国产的粮食会有影响,因为量少,品质好。
国家收储是不存在粮食价格暴涨的风险。粮食价格不会像过去那样出现大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