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纱线价格走势:探寻中国纺织业的未来

国产纱线价格走势:探寻中国纺织业的未来

国产纱线价格走势:探寻中国纺织业的未来趋势,在探寻中国纺织业的未来趋势,并把握中国纺织业未来的发展机遇。

【现状】

2019年化纤产品进口额前三的企业仅为山东省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际集镇,在价格倒挂、价格混乱、销售不畅、不稳定的背景下,有1家企业均陷入亏损境地。在价格倒挂的冲击下,棉纺织企业销售困境,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减少产成品和人工成本。

期货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纺织企业,和纺织厂能否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经营利润、转移产业链,最终决定了“纱线和化纤产品”企业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调研期间,一位纺织企业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从一开始就明确期望的行业销售利润为10万元,现在要考虑利润问题了,而且由于棉花价格已经过快下跌,企业生产‘纱线和化纤产品’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了。”

实际上,产业链各方都面临一个最大问题:企业卖棉花的意愿和意识已经“不那么强烈”,化纤的价格走势没有被严重推高。“在整个纺织产业链利润差距扩大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去保证利润呢?”市场分析人士王旭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无论是传统的做法,还是工业产品生产中,化纤和化纤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

回顾过去的棉花产业链的发展历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订单’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化纤和化纤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而纺织环节因为没有新的资金来源,现金流不足,企业经营也不积极。”

纺织品行业是传统产业的绝对主力军,主要通过生产化纤和化纤的规模、毛利和市场竞争力来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而化纤和化纤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纺织环节,其生产成本、采购、利润的变动非常直接,甚至与传统的产业链也存在着价格的竞争关系,很难被完全竞争,容易出现“虚增”。因此,化纤和化纤产业链的企业,没有相关企业的竞争能力。

纺织行业是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纺织品行业中地位靠前。在2021年中国制造2021年总量384万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622.67万吨,中国占比42%,明显高于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全国的44%,出口的经济指标也是世界前列的,因此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大领域:一是纺织品服装出口,二是制造成本,三是出口利润,四是资本投入,五是消费者权益。国产纱线价格走势:探寻中国纺织业的未来。

2021年国产纱线价格走势

我国疫情防控和对疫情的麻痹大意,使得纺织服装市场处于萎缩、磨难、低迷的状态,2021年中国纺织服装市场迎来新一轮洗牌。截至2021年1月15日,全国已开出纺纱企业280家,其中超过半数企业表示,目前疫情已经导致内地部分企业推迟开工复工,当前疫情下订单缓慢,仍在维持生产,同时1月之后进入传统淡季,订单减少,新单需求下滑。

目前中国疫情控制形势较好,但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整体经济形势低迷,纺织服装行业消费恢复缓慢,多数企业订单呈下降趋势,但市场供大于求格局不变。

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遭遇疫情大考,大批企业在疫情期间倒闭,棉纺织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6月至8月,我国纺织服装业累计销售2849.7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73%,降幅较上年同期缩减10.91个百分点。2021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普遍陷入亏损状态,产能恢复不及预期,纱厂开工率降至60%,行业产量同比下降近25%,原材料库存大幅上升,下游棉纺企业经营困难,纱线成品库存高位,面临原料紧缺局面,产成品库存高企。从纺织服装企业反映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开工率已进入放假状态,尽管部分棉企提前停产,但是部分下游织造厂表示,目前基本已经进入休假状态,部分纺企恢复生产,只是在部分企业复工之后,服装加工企业可能会减少开工,棉纺织企业可售货源比较少,部分棉企于9月末放假两周时间,棉花采购多以按需采购为主。

图:美国棉花进口量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92.45万吨,同比增加28.55%。2020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02.59万吨,同比增加65.60%。2020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97.45万吨,同比增加52.20%。

棉花进口量的增加,是对国内棉花市场的一种利好,不仅可以缓解我国棉花市场的供需矛盾,还可以补充棉花市场的进口。2019年我国棉花进口为57.51万吨,2020年则为58.88万吨,同比增加19.95%。

受中国棉花售价下跌以及下游需求的低迷影响,国内纺织企业对棉花采购较为谨慎,采购量基本维持在个位数水平,多数贸易商甚至采取“随用随买”的形式,生怕价格下跌。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