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油价喜迎上调,消费者如何应对?
今日国内油价喜迎上调,消费者如何应对?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淄刚分析认为,当前国内油价处于回调周期,而国际油价的走低,主要是因为欧佩克成员国实施减产,即减产1000万桶/日,沙特额外减产100万桶/日,全球需求下降2000万桶/日,供给的减少也对国际油价造成了影响。此外,目前国内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降低,国际油价的走低,也给国内油价带来了压力,未来在油价进一步回调的时候,国内油价还有再次上调的可能性。
国际油价对于我国成品油的影响
中国银行9月7日发布的中国石化原油期权上市公告显示,原油期货正式于2018年9月8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而原油期货是我国的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其上市将为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市场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
中国石油在国内的价格体系和市场基础不断完善,对于提升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对于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在原油进口和消费方面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消费者而言,拥有良好的价格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对于成品油的进口和消费情况,中国石化原油及相关企业具有很大的好处。
从价格体系来讲,这是一个基本稳定的行业,因此对于一些能源行业来说,是一个可以很好地保障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新的能源技术,对于像石油产业链这样的上游原材料成本很低。对于一些汽车领域来说,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不被排除在外。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和市场需求状况
中国石油已建成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新能源产业,也是中国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基地,拥有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巨大优势,也有望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中国石油对于“上”和“下”两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有着不小的挑战。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和进口方面,从2020年的1230亿立方米,上升到2021年的2066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天然气每年需要约1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从中国进口方面,增长约980亿方。
在2021年年中,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达到630亿立方米。
我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占比将达到30%
在业内看来,我国石油天然气产量、进口和消费增速,依然处于均衡状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产量,保持在全球第一,占比约13%。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虽然受到宏观经济影响,但总体仍在世界第一。
今年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将继续维持在全球第一。今日国内油价喜迎上调,消费者如何应对?后续将如何调整?作为市场风向标,原油价格仍将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流动性和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等因素影响。上调油价也是“双轮驱动”的。
近日,国际油价走高。据新华社报道,在5月1日举行的“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会议上,OPEC和非OPEC+部长级监督委员会分别决定从8月开始将创纪录的减产力度从170万桶/日缩减至170万桶/日,为期两个月。
对此,刘文婷表示,“我们始终把产量控制在190万桶/日左右,并要求成员国共同遵守产量配额。”
国内油价频频上调
数据显示,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上涨,近期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自8月16日24时起开始,连续3周上调。卓创资讯分析师贾婷婷表示,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上涨,7月初以来,因美国、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需求增长强劲,以及俄罗斯和沙特削减石油产量,共同推动国际油价在近一周内持续上涨。本轮国内成品油调价搁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近期,受国际市场原油暴涨及美国经济数据疲软等因素影响,消费者出行和出行需求锐减,叠加供应过剩,导致国际油价出现连续上涨;二是,受全球原油库存偏低影响,国际油价近期持续上涨,这对国内市场构成较大的冲击。
原油需求改善支撑成品油市场需求
国内经济数据喜忧参半。从7月底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来看,国内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大幅回升,各分项指标均表现出强劲势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544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至4.8%,已经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70.5%,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成交面积两年平均增速分别回升至57.2%和57.5%。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
“近几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涨,在经历了一个月的回调后,国际油价再次回升,这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形成较大利好,尤其是汽柴油市场。”李彦森表示,一方面,国际油价高位回落,带动国内石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减少,减少原油需求;另一方面,成品油需求将在下半年趋于稳定,经济增长也将放缓,炼厂将面临原油供应量增加的局面,企业将减少原油采购,从而增加成品油的采购,以应对成品油需求的下降。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