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的所有权揭秘:国企还是私企?

光大证券的所有权揭秘:国企还是私企?

光大证券的所有权揭秘:国企还是私企?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见仁见智。但国企的存在和行业发展的战略性不同,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国企可能产生的不仅仅是国企的“国安”,而是私企的“家底”,这一点,在光大证券(香港)员工中尤其尤为突出。

近年来,光大证券在光大集团的运作中,突出了“国控”、“央企”两大产业生态,而多家国企的参与也被视为“核心资产”。如今,光大证券不仅积极向国资改革领域转型,也在“子公司”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近年来,光大证券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提速。

2016年,光大证券(香港)在深圳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国联”,即光大证券下属子公司国联智投(上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光大香港睿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截至今年2月底,光大证券总资产已突破1万亿元,净资本近26亿元,在全国57个城市设立了28家分公司,总资产约10亿元。

与此同时,光大证券也致力于将“全资子公司”与“子公司”结合起来,通过与行业领袖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子公司”的成员均有经验,并为光大证券投顾服务。

光大证券非银金融牌照政策改革,不仅在于加速外资参股,也是光大证券管理的一大特色。去年11月,光大证券启动全资子公司管理及投行业务改革,通过定向募集资金的方式实现资管业务一体化运作,与中国证券业协会合作推出多权证及理财产品等,引入存量业务,降低客户交易成本。同时,光大证券主要通过与公司上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扩大资产管理规模。此外,光大证券还牵手诺亚财富,推出“投资公募基金”产品,帮助客户分散风险,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提升客户体验。

从竞争格局来看,光大证券正全力打造以管理能力为核心的“投研能力+估值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截至今年2月底,光大证券总资产已达1.2万亿元,但整体业务规模不及2021年。

与此同时,光大证券则不断深化完善“投研能力”业务布局。该业务包含“投行+信用+资管”模式,聚焦卖方研究服务,完善风控机制,丰富核心投研服务体系;再协同母公司端服务,在公司管控上发挥输血功能,在战略协同下增强能力,强化风控能力,服务市场主体,实现管理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深耕主责主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光大证券在做大主业、提升投行业务综合实力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业务拓展。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