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创始人用创新技术引领全球橡胶行业发展
中国橡胶创始人用创新技术引领全球橡胶行业发展
面对世界原油需求增速放缓、以及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加剧等冲击,过去三年,全球经济活动陷入衰退泥潭,橡胶供应过剩问题日趋严重。2016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和消费量同比下降12%和15%。
截止2月23日,2017年国内橡胶社会库存已降至17万吨,较1月增加1.5万吨,增幅为11.54%,为自2015年年中以来的最低水平。国内天然橡胶供应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下游市场需求好转,我国天然橡胶整体供应宽松。
泰国胶农今年共割胶2510天,2016年割胶151.76万公顷,同比减少19.87%;割胶面积2448.25万公顷,同比增加14.82%;产胶量1578.53万吨,同比减少15.47%;国内消费量248.2万吨,同比减少14.62%。
因疫情影响,当地橡胶生产大幅减少,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天然橡胶进口量下滑,天然橡胶需求下降。从各方面情况来看,天然橡胶需求下降,产区干旱影响产量,割胶工作被动推迟。国内产区胶农在疫情后工改种后,随着天然橡胶价格下跌,种植面积缩减。
橡胶库存仍处低位,天然橡胶产业链库存水平有望回升
截至2月23日,上期所橡胶库存为11.97万吨,较前周减少1.49万吨。虽然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下游消费受到抑制,但随着全钢胎及半钢胎企业处于放假状态,国内全钢胎及半钢胎企业开工率回升,天然橡胶供给压力仍将维持。
国际市场来看,去年12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9.4万辆和23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0.8%和11.7%。这说明轮胎企业开工率的恢复,导致沪胶需求增长。
上周沪胶大幅下挫,且整体的市场情绪不容乐观,同时合成胶和天胶较低的库存也将拖累沪胶价格走势。虽然3月中旬青岛保税区橡胶总库存跌至12.60万吨,较3月中旬的10.45万吨下降了10.43万吨,但是截至上周沪胶仍处于去库存阶段,这也预示着在国内供应压力仍存的情况下,沪胶仍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
海外疫情影响橡胶需求
图为ANRPC中国天胶产量(单位:万吨)
近期,海外疫情依然严峻,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美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和法国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工,但欧洲并未受此影响。截至2月21日,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奥地利已经宣布计划本周复工。虽然此前欧美的疫情有所减缓,但欧盟仍然面临着疫情的风险,需要在5月开始逐步复工。国内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浙江、湖北、福建、广东、云南等疫情严重省份均发布了相关的疫情预警或措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