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2023现状:持续增长的国际财富背后的细节
首先,汇率变化与市场利率变化紧密相关。201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首次突破7万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226亿美元,占外汇储备总额的25%,占外汇储备总额的40%。从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来看,2008年-2011年,国际收支净收入增速为1.6%;2020年-2021年,国际收支净收入分别为12441亿美元、16734亿美元、11564亿美元,增速均保持在1%以上。
其次,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区域性特征较明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陆续放宽,人民币资产的估值水平逐渐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空间也随之加大。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将变得更加困难,甚至会陷入疯狂追捧的恶性循环。
最后,外汇储备规模增长速度放缓的时滞背景下,投资中国商品是必由之路。2019年全球货币基金共发行人民币债券84.75万亿元,占总规模的22%,其中发达国家占比为42%;发达国家合计发行人民币债券占总规模的16%,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主要经济体,也是主要的出口国,在投资中国商品的过程中都取得了巨大的增长。这使得外汇储备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三)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中国央行2019年的第七次降准以及2019年首次降息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2019年开始下降,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降至了42255亿美元,较2016年第三季度的2242亿美元下降了8%。在今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和美元分别升至1.96万亿和1.67万亿美元,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为37%和36%。
(四)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政策的变动角度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应当加强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避免汇率下行和资产贬值带来的外部风险。要持续稳定金融市场,在国际上干预经济体的行为要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基本平衡。在这种情形下,这将是最主要的一个趋势,中美货币政策的差异将导致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差异。
因此,除了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和QE,我国的货币政策还应当加强对美国利率的控制。
(五)中央银行的角色不发生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由联邦发行、管理、监督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USD)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tionofSociety)共同组成,目前是世界上第五大主权基金。
在发达国家的角色不发生改变,货币政策是进行利率调节的重要工具。
共有 0 条评论